“近期印度遭遇了14年来最严重的飓风的袭击,这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警醒: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。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努力,让我们的城市港口变得更有‘韧性’,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,帮助港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”在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的开幕式上,国际港口协会主席圣地亚哥·加西亚·米拉强调了港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。
如今,“可持续发展”这一理念,在中国的港航业已经得到实践。近年来,中国港航业积极推动港口邮轮清洁化改造,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,加快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与改造,完善港口智能感知系统,创新港口物流运作的模式。马士基集团副总裁、马士基码头公司亚太地区CEO施敏夫表示,中国港口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标杆。
让港口发展更具“韧性”
纵观人类海上贸易一千年,港口的兴衰成败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。“当今港口对外面临着国际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和国际贸易新情况,对内面临着技术变革创新与城市发展动态协调等新问题,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。”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徐红雨说道,广州港正在围绕可持续发展,开展新一轮的谋篇布局。广州港紧扣时代脉搏,坚持开放合作,打造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;让港口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做好顶层设计、合理布局,打造智慧港口、绿色港口;以重点建设项目为驱动,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,大幅提升港口综合生产能力,不断强化门户枢纽功能;对标自由贸易港,优化港口营商环境,助力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节节攀升。
“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港口行业正引领着世界港口的发展。”施敏夫介绍,中国港口在全球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中占据七席。就泊位操作效率而言,广州南沙港效率比洛杉矶港高出39%。如果洛杉矶码头的操作效率和南沙码头相同,班轮公司每条航线每年可以节约燃油成本300多万美金。另外,中国港口极具成本效益。如果将班轮公司码头操作费作为衡量使用港口成本指标的话,中国码头操作费低于国际标准。
如今,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。港口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,形成了五大沿海港口群,建成了一批专业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港区,以港口为枢纽的海运服务网络通达全球,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。
同时,国际港口也在可持续发展上蓄力,“在外人看来,阿苏港是私人港,主要任务是创收,但是事实上阿苏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性港口的发展,在将巴西和世界连接起来的过程中,我们首先就是融入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,因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。”阿苏港首席商务总监泰莎·梅杰介绍道。
釜山港湾公社市场部主管李应赫表示,虽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大、非常空泛的词汇,但这个词汇的意义能在很多方面提供帮助。在这个词汇的指引下,釜山港和当地居民及政府之间达成协议,制成了多方协调增长的运营机制,成果显著,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和认可。
新技术推动港口智能化
5月8日下午,来自广州市港务局、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、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五方代表,在世界港口大会上,隆重签署了大湾区5G港口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。
本次战略合作五方将以建立大湾区5G港口创新中心为抓手,重点突破5G在港口陆地和海域等特殊场景的覆盖技术,实现港口遇险报警、辅助航行、智能理货等业务运用,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国5G智慧港务的区域性标杆。
当今,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快速地改变着科技的发展和未来,改变着人类本身。在此背景下,变革与创新已成为世界各个港口的必然之举,港口业从机械时代转向人工智能时代成为全球各大港口的共识。码头智能化解决方案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业内人的关注和思考。
记者在本届世界港口大会的现场看到,阿里巴巴、华为等科技巨头,纷纷派出了强大阵容为港口的科技进步贡献智慧。尤其在华为公司展区,渤海软件、智慧港口物流信息链、道口异物检测、智能传送带等多个港口智能化建设新产品吸引了大量与会嘉宾。
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港口行业首席专家李克武表示,在华为的理解中,数字化转型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应用,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一场港口生产作业、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一次深度变革和重构。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转型。数字化转型是港口实现改革的重要抓手,是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。
“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朝着智慧港口的方向努力。”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健表示,两年前,振华在业内推出了针对自动化码头业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从项目前期的规划仿真,到执行中的设备制造、系统总集,再到投入生产后的运营维护,一个又一个高效、绿色的智能化码头依次诞生。
据介绍,2017年12月10日,全球单体最大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运营,通过上海港和振华的不断努力,截至去年9月底,洋山四期码头已形成16台桥吊、88台轨道吊、80台自动导引车的生产规模。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已破万箱、达到14451箱。2018年吞吐量超过200万标准箱,2019年计划完成250万—280万标准箱,已基本形成400万标箱/年的吞吐能力。后期将继续扩大规模,最终有26台岸桥、约120台轨道吊和超过130辆AGV投入使用,吞吐量将达到630万标箱/年。
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张健表示,码头自动化、智能化的潮流如滚滚江水,势不可挡。
绿色港口发展如火如荼
近几年,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边缘计算、区块链、5G通讯等技术迅猛发展,引领着新一轮产业变革。同时,节能环保、绿色发展理念也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,在新形式新背景下,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次又一次被人们提上日程。2018年环境报告指出,空气质量、能源消耗、噪音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已逐步成为港口城市居民日益关心的问题,为了发展城市与港口良好的友邻关系,社会对港口的要求越来越高。
“秦皇岛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,为了防治污染,秦皇岛港内设有许多防风网,长达5038米,高23米,是亚洲最长的一个防风网。”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秘书处主任于秀娟表示,从2016年到2018年一共有23个港口获得APEC绿色港口的奖项,其中包括中国宁波舟山港、上海港、香港港等港口。
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徐红雨介绍,“在绿色港口方面,广州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处理危险货物种类最为齐全的港口,我们还积极推广清洁能源、绿色环保技术的使用。目前全球主要的公司都和我们签订了绿色公约,全球第一艘2000吨级的纯电动货船也已在广州下水运营。”
“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共识。既要装卸生产,又要碧水蓝天。早在80年代,港口行业就提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。”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表示,如今,绿色发展已成为港口共识。绿色港口发展如火如荼。接下来,中国港口将继续改革创新,积极推动智慧、绿色港口建设,完善集疏运体系,推动运输结构调整,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与区域一体化发展,创新港口发展新模式,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,优化服务,提高贸易便利化,创建世界一流的国际强港。
当前,交通运输部已印发了《珠三角、长三角、环渤海(京津冀)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》,在国内首次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,强化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。目前,在珠三角、长三角、环渤海水域的核心港口,船舶在停靠期间使用的船用燃油硫含量不高于0.5%。此外,交通运输部还出台了《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2015-2020年)》,推动船舶节能减排和航运绿色发展。
“2018年年底,中国推出大气污染物排放新规,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更多的限制,并涉及更广的范围,如增加了对氮化物的控制。”天科院环境保护领域青年首席专家胡健波表示,目前我国正在研究使用一个全新的监控科技来进行二氧化硫、硫化物的监控。2016年至2018年,我国虽然仍有船舶使用燃硫燃料,但各个港口的含硫浓度正在减少。
国际港口协会世界港口可持续发展计划技术总监安东尼斯·米卡尔表示,节能减排是人类现在及未来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议题,如何减少时间成本,降低能源和电力的消耗,提高能效,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,这无论对港口还是在全球都是要不断思考的问题。